醒狮欢腾舞动,童谣沪语声声脆……6月17日,普陀区长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于历史风貌浓郁的统益里,精心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焕新·童趣弄堂”非遗文化体验日主活动。这场由普陀区文旅局、长寿路街道指导,多单位协力呈现的文化盛宴,让古老技艺与市井烟火、童年记忆完美交融,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嘉年华。
童趣舞台,唤醒弄堂记忆
活动在气势磅礴、热闹非凡的醒狮表演中火热开场。绿洲幼儿园和汇丽幼儿园的孩子们身着特色服装,以充满童真的舞姿演绎了《弄堂记忆》和《茉莉花》。稚嫩的沪语童谣、熟悉的石库门元素在舞蹈中巧妙串联,勾起了现场观众对老上海弄堂生活的温暖回忆。
专业越剧演员带来的经典选段,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引领观众穿越时光长河,领略传统戏曲的永恒魅力。压轴的旗袍秀配合情景演出,则如同一幅流动的老上海风情画,优雅的旗袍丽人穿梭于精心布置的弄堂场景中,生动再现了昔日的邻里生活点滴,让非遗文化在生活场景中自然流淌。
沉浸体验,触摸非遗温度
舞台之外,统益里的空间被巧妙地划分为两大互动体验区。非遗展示区聚焦盘扣、面塑等传统技艺,不仅展示手工艺品的精巧工艺,更开放DIY体验区,让居民在动手实践中触摸非遗温度;糖画、麦芽糖、老冰棍等“旧时光市集”则以烟火气满满的场景,唤醒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弄堂游戏嘉年华区里,跳房子、滚铁环、套圈等经典游戏吸引居民争相上场,再现旧时青春剪影。
据悉,长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非遗日期间,同步推出三项特色活动,打造沉浸式、互动型的非遗文化体验:
“繁花似锦”非遗绒花展览:通过实物图文系统展示绒花历史与工艺,重点呈现青年传承人的现代设计,诠释非遗的活态传承。
“‘乐享非遗’吴淞面塑制作技艺体验”: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指导参与者用树脂粘土亲手捏塑特色造型(如舞狮帽小蛇),感受“指尖上的非遗”魅力。
“非遗文化共传承笑口常开送温暖”演出:汇聚多种非遗戏曲艺术(上海说唱、淮剧、沪剧、京剧、锡剧),展现非遗内涵,推动非遗走进社区,营造“非遗在身边”的氛围。
配资在线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