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花开
花
神
月月花神
The flowers bloom luxuriantly
图片
图片
一月梅花:罗浮梦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清代·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意思是,它的芳魂仿佛飞到庾岭,让那里的春色难以辨认;又似被云霞阻隔在罗浮山,梦境也无法相通。
“罗浮梦”源自隋开皇年间赵师雄在罗浮山遇仙的典故,后演变为梅花的文化代·称,承载着“好景不常、人生如梦”的双重哲学意蕴。
二月杏花:倚云客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意思是,天上的碧桃和着甘露种植,日边的红杏倚着彩云栽培。
三月梨花:瀛洲玉雨
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瀛洲玉雨”谓降于仙山之雨。后又转喻为梨花。在宋代陶穀的《清异录.花.瀛洲玉雨》中记载:“司空图《菩萨蛮》谓梨花为'瀛洲玉雨’。”
四月牡丹:百雨金
洛阳作为唐宋牡丹栽培中心,当地农谚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洛阳春季多干旱,雨水稀缺,而牡丹盛放却需充沛雨水滋养。故而,古人以“百雨金”称之。
图片
五月石榴花:丹若
折取丹若花,榴子何能得。
——清代·陈恭尹《子夜歌二首·其一》
意思是,摘下了这红艳艳的石榴花,可又怎能得到它的籽实(结出果实)?
六月莲花:朱华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两汉·曹植《公宴》
意思是,秋兰丛生于斜斜的长坂,芙蓉遮满了一池渌水。
朱华是荷花在古代文献中的雅称,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公宴诗》“朱华冒绿池”,李善注《文选》时明确将朱华解释为芙蓉(即荷花)。该称谓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邺水朱华”、明代陈子龙《酬舒章》“朱华长幽沼”等诗文中延续使用。其名称来源与荷花颜色相关,“朱”指朱红色,“华”通“花”,特指粉红色荷花。
七月秋海棠:断肠红
“断肠红”为红色秋海棠的别名,其名源自南宋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二人沈园重逢后题写《钗头凤》,唐琬早逝使秋海棠成为苦恋的象征。
亦称“断肠花”,传说因思妇泣血泪浸土而生,叶绿背红、花色娇媚,元代《采兰杂志》最早记载此典故。明清诗词常以其寄托相思,如袁枚《秋海棠》赞其“小朵娇红窈窕姿”。
八月桂花:广寒仙
久客红尘不自怜,眼明初见广寒仙。
——宋代·陆游《嘉阳绝无木犀偶得一枝戏作》
意思是,我长久地客居在这纷扰的红尘之中,却未曾对自己有过多少怜惜,直到今日,眼前一亮,初次见到了这宛如广寒宫中仙子的桂花。
“广寒仙”是桂花的雅称之一,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月宫(广寒宫)是嫦娥的居所,而月宫中又种植有桂树。此雅称将桂花比作广寒宫中的仙子,赋予了桂花超凡脱俗的气质。
图片
九月菊花:月朵
月朵暮开无绝艳,风茎时动有奇香。
——唐代·陆龟蒙《重忆白菊》
意思是,月光下的花朵在暮色中静静绽放,虽无艳丽夺目之色,但随风摇曳的枝茎不时散逸出清奇幽香。
“月朵”是白菊花的特定称谓,亦可泛称菊花。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诗作,后为元代吕诚诗句沿用,体现了菊花在古典文学中的雅称用法。
十月木芙蓉:拒霜
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
——宋代·王安石《拒霜花》
意思是,当百花凋零殆尽,唯有拒霜花独自绽放芬芳;红艳的花瓣仿佛在竭力抵御凛冽的寒霜。
“拒霜”是汉语中特指木芙蓉的植物名称,其命名源自该植物"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的生物学特性。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记载,通过“拒”字彰显其抵御寒霜的物候特征,“霜”则暗含深秋时节的生长环境。
十一月山茶花:照殿红
“照殿红”是山茶花的一种。最早记载在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张功甫豪侈》中:“别有名姬数十辈,皆衣白,凡首饰衣领皆绣牡丹,首戴照殿红一枝。”
十二月水仙:凌波仙子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宋代·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意思是,凌波仙子的罗袜沾上了尘土,在水上轻盈地踏着月影。
图丨插画师Evilrose
文丨由古韵风雅集整编,仅供参考交流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在线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