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第一批“9+2”重庆中心城区及万州等18个区县的政法单位,以及各中级法院、检察分院全面上线运行“政法一体化办案数字化平台”(以下简称办案平台)。办案平台实现刑事案件全程网上流转,通过驾驶舱集中呈现司法办案数据,推动跨部门通融共享与全流程监管,构建起全国首创的全流程、智能化监督体系,有力维护执法司法公正。
\n刑事案件
\n全流程全链条线上协同
\n据重庆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办案模式下,各单位系统独立、证据载体依赖纸质卷宗、涉案财物分散管理,影响办案效率。全面运行办案平台后,纸质卷宗不再移送,数据全程线上流转,实现跨部门数据交换、业务协同与全流程监督,有效解决重复录入等问题,大幅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n办案平台是全国首个实现刑事案件全流程、全链条线上协同的系统,通过源头数字化、卷宗电子化、庭审数字化与业务线上化,推动案件信息、电子卷宗、法律文书等一键式跨区域、跨部门流转。按照全面上线运行的工作要求,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起始阶段即开展电子化取证,推动讯问、询问(含远程提讯)全程生成电子笔录。目前,全市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已完成电子签名、捺印等无纸化改造。自7月试点以来,办案平台已线上流转刑事案件1.2万余件,汇聚公安受案侦查、检察审查起诉、法院审理裁判及刑罚执行等全流程数据,完成电子换押6000余人次,区县线上流转率超过85%。
\n办案平台全面运行后,电子卷宗将替代纸质材料,实现一键推送、自动录入、全程互认,举证、示证及庭审笔录全面电子化,案件归档、保管实现科学电子管理,真正达成全流程线上协同。
\n“五位一体”
\n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监督
\n“扫一下码,案件流程一目了然,很方便。”市民周先生对“一案一码·刑事案件查询”应用给予积极评价。2024年1月,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案一码·刑事案件查询”应用,并于同年8月在“渝快办”上线运行,方便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在线查询案件流程。目前,已入库刑事案件43.3万件,累计查询量达30.3万次。
\n“一案一码”查询仅是其中一项功能,我市还创新构建“五位一体”执法司法监督体系,形成政法单位内部监督、政法单位相互监督、党委政法委监督、纪委监委协作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的“五位一体”执法司法监督体系,通过全面上线运行办案平台,进一步实现对刑事案件全流程智能化监督。针对重大敏感案件,监督环节前移至公安机关受案阶段,贯穿立案、撤案、起诉、审判等全部环节,通过实时标注强化监管,防范违规办案。办案平台还设置超期立案、结案预警等核心监督指标,实现数字化监督制约。
\nAI赋能
\n大幅提升办案效率
\n在AI技术加持下,办案平台显著提升了办案效率。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图文识别、语义理解与智能编目技术,办案平台可在10~15分钟完成一本200页电子卷宗的智能组卷。同时,通过自动提取案件关键信息(如当事人、案由、罪名等),实现案卡智能回填,回填率超过90%,大幅降低人工录入误差与工作量。
\n办案平台还具备智能庭审语音转写功能,已在重庆市高法院、5家中级法院及南岸区人民法院等23家法院部署,普通话识别率超过95%,有效提升庭审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此外,办案平台构建了刑事案件高质量数据集,收集并标注14类常见罪名的1.6万余份法律文书,训练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政法监督大模型”,通过智能分析海量案件数据,为犯罪趋势、类型分布、地域差异等研判提供决策参考。
\n第二批区县政法单位将于11月1日前全面上线办案平台,届时将实现全市域数字化、无纸化办案闭环。下一步,重庆市将持续深化政法一体化办案模式系统性变革,增强执法司法透明度与公信力,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n重庆法治报记者 杨雪
\n原标题:“政法一体化办案数字化平台”全面上线运行 执法司法公正让群众“看得见”
配资在线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