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轰炸! 10月A股加仓窗口打开,这5类基金踩中风口
国庆假期刚过,券商集体喊涨10月A股,三大利好齐聚,节后资金正加速流向权益市场。
券商们对10月A股的乐观情绪几乎溢出研报。 政策呵护、资金回流、产业事件扎堆,像极了天气预报说未来一周全是晴天。 数据也来撑腰:三季度股票型基金规模环比涨了12.7%,“弃债投股”的趋势明明白白。
这个国庆,周边老周节前听了券商建议小仓位布局科技基金,现在悔得拍大腿:“早知道利好这么密集,当时就该多买! ”其实现在加仓不晚,但得选对方向。 有5类基金踩中了10月的“风口”,闭眼加都大概率不亏。
三大利好齐聚,A股迎来高光时刻
国庆假期期间,外围市场表现给A股节后开盘做足了铺垫。 港股在9月29日至10月3日期间持续上涨,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创下自2021年11月以来的新高。 这种强势表现积攒了积极的市场能量。
政策面上,暖风频吹。 近期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而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促使外资回流新兴市场,港股和A股成为直接受益者。 10月最大的关注点在于四中全会,即将发布的“十五五”规划纲要建议,有望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提振。
资金面向好迹象明显。 9月最后一周,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约331亿元,债券ETF净流入高达779亿元,显示资金正逐步向权益市场倾斜。 银河证券分析指出,10月A股机遇可能更多集中于科技成长领域,而港股受益于独特的市场结构和外部流动性预期,双重优势叠加。
市场情绪转向积极。 9月29日,A股市场“券商板块”午后再度大幅走高,券商ETF基金当日涨幅超6%。 这一信号被市场解读为投资者信心恢复的重要标志。 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国盛金控等多只券商股涨停,东方证券、东吴证券等也纷纷走强。
五类基金成为十月投资焦点
AI与算力基金成为机构共识度最高的方向。 AI就像2025年的“顶流明星”,10月6日OpenAI开发者大会召开,技术迭代的消息直接带热全场。 算力需求爆发,光模块、GPU服务器这些核心环节订单排到明年,相关企业业绩增速能飙到60%以上。
选基金得找“全产业链布局”的,比如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ETF,覆盖算法、算力、数据全链条,10月以来资金净流入超20亿元。 易方达机器人ETF(159530)紧密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相关个股权重近80%,前十大成分股涵盖汇川技术、科大讯飞等龙头。 该ETF近期获持续加仓,连续10日资金净流入超38亿元,近60日累计吸金95亿元。
在AI发展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多位基金经理对下半年AI板块行情表示乐观。 他们认为,下半年有望看到更强大的AI大模型面世以及更多下游应用落地,这些都可能为AI行情带来催化。 西部利得基金基金经理吴海健指出,GPT-5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本,有助于AI应用创新和普及,带动推理需求持续提升。
半导体基金迎来“双喜临门”。 国内设备国产化率蹭蹭涨,存储芯片价格也出现明确拐点,四季度预计涨10%以上。国家还给政策补贴,企业买国产设备能返15%增值税,等于直接送钱。
富国中证半导体产业ETF覆盖设计、制造全链条,规模280亿元流动性超强,10月以来已经吸金30亿元。 半导体行业具有强周期性,当前处于周期下行尾部。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处于-10%左右,历史规律显示每3-4年一轮周期,2025年或逐步触底回升。
头部厂商库存从2023年峰值下降约20%,去库存进程过半,库存拐点通常领先行业复苏6个月。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主题指数市销率为3.49倍,处于10年历史百分位16%左右,比10年中84%的时间便宜。 以PE算,目前处于历史百分位15%附近,比85%的时间便宜。
新消费基金受益于国庆数据爆表。 国庆旅游、餐饮数据直接“炸了”:前两日全国接待游客1.8亿人次,即时零售订单涨80%。 加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最高补2万元,直接刺激消费回暖。
消费基金业绩分化明显。 截至6月30日,消费主题基金中涨幅领先者普遍重仓新消费标的,富国全球消费精选年内累计回报高达34.40%,其主要重仓股包括泡泡玛特、阿里巴巴-W、老铺黄金等。 而业绩垫底的国融融信消费严选年内累计净值跌幅达17.83%,该基金依然以传统消费标的为主,包括伊利股份、贵州茅台、五粮液等。
主动管理型消费基金中,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今年涨幅是6.11%,主要持有传统消费,食品饮料和家电为主。 而汇添富消费升级混合A今年涨了33.75%,持仓中有更多的新消费,最典型的就是今年很火的泡泡玛特。 截至上半年,该基金的重仓股平均PE为21.74,相比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的13.62,显示新消费估值更高。
新能源基金技术突破在即。 10月22日固态电池研讨会一开,产业化时间表就明确了。 全球光伏装机量涨30%,储能需求爆发,加上估值调整到位,性价比直接拉满。
嘉实中证新能源汽车ETF覆盖电池、整车全产业链,固态电池概念发酵时,单日成交额能破50亿元。 新能源板块经历了2021年的高估值泡沫后,2022-2024年持续回调,指数最大回撤超70%。 目前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最新市盈率约为17-21倍,处于近10年10%-20%分位区间,显著低于2021年的超200倍。
行业基本面出现积极变化。 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实现37.3%和36.7%的同比增长。 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技术突破赋能行业,产业化持续加速。9月以来新能源主题基金表现突出,多只电池主题指数基金月内净值涨幅超30%,位居全市场基金前列。
创新药基金迎来政策松绑+业绩回暖。 10月1日新版《药典》施行,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加上3家企业核心产品获批,景气度回升。 现在估值在历史30%分位以下,等于捡便宜。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规模超400亿元,近三年涨了89%。政策全链条支持“真创新”,新药审批明显提速。 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传递了“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政策信号。 医保资源将更多向高水平真创新倾斜,为中国药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创新药板块业绩驱动行情,基本面持续超预期。 郑宁管理的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年内收益达119.64%。 恒瑞医药7月28日宣布与葛兰素史克达成大额授权协议,首付款5亿美元,后续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 药明康德交出“史上最强”半年报,上半年盈利85.61亿元,同比增长101.92%。
资金流向揭示市场偏好
资金正加速向科技成长板块集中。 9月以来,除了2只证券ETF份额涨幅位居前两位之外,3只电池相关ETF占据了份额增长榜的第三至第五位,显示出资金正在加速涌入新能源细分赛道。 在AI板块表现亮眼的背景下,易方达基金旗下多只相关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这一赛道的高效工具。
ETF基金成为资金布局的重要工具。 易方达机器人ETF近期获持续加仓,连续10日资金净流入超38亿元,近60日累计吸金95亿元,最新规模达123.76亿元,创历史新高并居同类第一。 半导体ETF同样受到资金青睐,国泰半导体ETF在行业周期底部区域受到资金关注。
外资流向发生变化。 9月最新外资流入数据出来了,买入中国股市达到46亿美元,是近一年来的新高。 前几年外资最喜欢白酒,现在外资开始加仓科技股,且买的是半导体最多。 这种变化显示出市场风格从“确定性优先”逐渐转向“成长性优先”。
机构配置意愿增强。 7月份有110多家险资机构合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超800次,涉及280多只个股。 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等成长板块获险资关注。 这种机构行为的变化进一步印证了市场对科技成长板块的青睐。
产业政策成为最强催化剂
“十五五”规划成为10月市场最重要的政策期待。 10月四中全会将形成“十五五”规划纲要建议,明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产业层面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力,重点关注传统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三个方面的战略部署。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深度影响市场。8月26日晚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创新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7月1日,《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正式印发,为整个行业注入强劲政策动力。 这份文件从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到多元支付,为创新药产业提供了全链条支持。 集采政策也迎来重大调整,第十一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政策导向从“简单拼低价”转向“价值导向”。
新能源政策支持力度不减。 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叠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预计将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2025年渗透率或提升至60%。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加大充电基础设施金融支持,推动产业链完善。
半导体产业政策扶持加速国产替代。政策支持和企业买国产设备能返15%增值税的措施,直接降低了企业成本。 大基金三期重点投向设备、材料、先进制程,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如深圳对半导体设备企业最高补贴1亿元,安徽明确“国产芯片企业免3年企业所得税”。
估值与业绩支撑投资逻辑
AI与算力板块估值合理。 受益于全球科技大厂持续高强度投入AI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器、网络连接、能源等公司有望迎来需求增长局面。 易方达机器人ETF近1月涨跌幅为7.20%,受益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加速,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超40%,显著跑赢同类指数。
半导体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主题指数市销率为3.49倍,处于10年历史百分位16%左右。 以PE算,目前处于历史百分位15%附近,比85%的时间便宜。 21年半导体处于国产化初期,那时候PE突破80倍,市销率突破10倍,经过几年高增长后,现在比那时候低65%。
新消费板块估值分化明显。 传统消费基金如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的重仓股PE只有13.62,而聚焦新消费的汇添富消费升级混合A的重仓股平均PE为21.74。 这种估值差异反映出市场对新消费成长性的认可。 消费板块整体处于估值低位,食品饮料年内跌幅3.38%,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
新能源板块估值已到历史底部。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最新市盈率约为17-21倍,处于近10年10%-20%分位区间。 港股新能源车指数当前PE约18倍,PB约1.6倍,估值同样具备吸引力。 板块经历2021年高估值泡沫后,2022-2024年持续回调,指数最大回撤超70%,行业单位盈利、资本开支均降至历史低位。
创新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板块估值在历史30%分位以下,安全边际充足。 优质公司的成长确定性比前一季度明显提升,隐含回报非常有吸引力。 若看2025年PE,或者从DCF角度看,主要公司的估值都合理偏低。
节后加仓策略与风险提示
加仓需要遵循分批原则。把资金分成3批,先加30%,跌5%再补30%,留40%当备用金,避免套在半山腰。 这种策略在10月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中尤为重要,历史数据显示,10月市场波动往往加剧,分批建仓可平滑成本。
紧盯产业事件把握时机。 10月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消费电子展都是催化剂,基金重仓股要是蹭上热点,收益能翻倍。10月22日固态电池研讨会将明确产业化时间表,AI与算力板块可能受到进一步催化。
注意交易拥挤度风险。 部分科技股交易拥挤度较高,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大。 机构建议在交易层面可以关注涨幅相对滞后且基本面有积极变化的细分方向。 创新药板块需警惕交易拥挤引发的技术性回调,以及部分细分领域估值泡沫化风险。
估值与业绩匹配度至关重要。 对于估值较高的板块,需要评估业绩兑现可能性。AI应用领域需要关注商业化落地进度,创新药板块需要关注研发进展和医保谈判结果。 新能源板块需关注产能过剩背景下价格战对企业利润的压缩。
政策执行效果需要观察。 虽然“十五五”规划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但政策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需要时间验证。 半导体国产替代进度、创新药出海成功案例、新能源技术突破的实际产业化进度都需要密切关注。#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配资在线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