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逼上梁山”这四个字,最先想到的十有八九是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家有娇妻、身有功名,本来一切稳稳当当。结果高衙内一见林娘子起了色心,随后连环算计、火烧草料场,林冲一步步被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提枪上山。这个“逼”字用得极妙,林冲并非天生造反之人,而是一路逃亡,一路退让,退到无路可退,才拎枪杀人。
可你要说整部《水浒传》里只有林冲一个“被逼上梁山”的,那可就太单纯了。这一百单八将里,不是人人都有“劫囚车、斩官兵、血溅鸳鸯楼”的豪气干云,更多人,是在那种不得已的境地,被形势一步步推着,踩进水泊的一汪黑水中。
比如朱仝。
朱仝本是郓城县有名的富户,人称“美髯公”。做事光明磊落,性格宽厚平和,不爱与人争斗。虽是马兵都头,但从不仗势欺人,连同僚雷横那些鸡鸣狗盗的行径都不屑一顾。官场上,他人缘极好,知县提拔他、知府赏识他,连知府家四岁的小衙内都缠着他玩。一来他做事稳当,二来心地仁厚,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梁山好汉”的胚子。
展开剩余77%可问题就在这儿——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也会被“逼上梁山”?
一切还得从他的“兄弟义气”说起。朱仝对兄弟向来掏心掏肺,宋江杀阎婆惜,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雷横犯了事,他也帮着搭把手。后来雷横误杀白秀英,被押往济州偿命,朱仝一看是自己兄弟,索性一路放他走人,还说:“我家中无挂念,只要不死就行。”这种“兄弟如命”的性子,江湖人最佩服,也最怕——怕你不好拉下水。
于是宋江就打起了主意。
吴用设计,李逵动手,结果知府的小儿子被李逵一刀剁了。朱仝呢?他哪怕再坚决不想上山,如今也没了退路。你放了雷横,已经是罪;如今连小公子都被杀,你还怎么活?宋江一句话,“兄弟情分最重”,就把他逼上梁山。朱仝嘴上不说,心里却恨极了,一路追着李逵就要拼命。可李逵也无奈:“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话虽粗,却是真话。朱仝最终还是认命了,因为他知道,梁山是他最后的归宿,不然只有一条路——死。
再说杨志。
杨志出身将门,祖上可是杨家将。他自己也英武过人,文武双全,原本靠祖上荫功吃饭,奈何世道不公,想回朝廷复职,就得拿出“政绩”。怎么办?押送花石纲。结果遭贼失货,饭碗没了,还要负刑责。投奔高唐州贩刀谋生,又遇泼皮牛二上门挑衅,杀了人——又出事。要饭要不来,卖刀卖不掉,贩货贩不动,干脆来押镖,结果又遇到晁盖一伙智取生辰纲,自己全无还手之力。身为大宋名将之后,却被人当成摆设,处处挨整,最后连命都差点保不住。
杨志这一路走来,何尝不是被一脚一脚踹下来的?落魄江湖、颠沛流离,最后只能答应卢俊义,投奔梁山落草。想做良民不得,想图仕途无门,杨志是彻底活明白了——朝廷靠不住,倒不如找个兄弟齐全的地方混口饭吃。
还有宋清。
这位大哥宋江的小弟,向来谨慎稳妥。哥哥做了通缉犯,他小心替兄长打点事务、照顾家业、处理人情。可是你以为你不沾风不惹雨,麻烦就不会找上门?错了。因为你姓宋,因为你是宋江的弟弟——那你就已经是“嫌疑人”了。
当宋江杀了阎婆惜,名声大噪后,朝廷就紧盯着宋家。后来宋江上山,宋清哪还有退路?你不跟着上去,那就是反目成仇,日后落在朝廷手里或是兄弟对峙,哪头都不好看。为了全家性命,为了哥哥脸面,宋清只能随兄上山。
谁能想到,这个整日只想着记账打点的小文人,也有一日成了“水泊义军”的一员?
被逼的还有阮氏三兄弟。小打小闹的渔民日子,他们过得挺自在。可偏偏碰上晁盖要劫生辰纲,三人一时热血参与进来。等事儿成了,追兵上门,退路断绝,往后唯有杀官造反,别无他途。
你说他们图什么?其实什么也没图,只是做了江湖规矩里的“讲义气”。可规矩之外,是活生生的命和一条道走到黑的命运。
所以说,《水浒传》里“逼上梁山”的,不止林冲一个。朱仝、杨志、宋清、阮氏三兄弟,甚至于后来心怀愤懑的雷横、李俊、石秀,无不是在这个浊世中被压迫到极限的“良民”。他们并非天生反贼,而是在没有选择时,才被“形势”推上了山。
每一个“逼”字背后,都是一条曾想好好过日子、却被命运碾压至此的路。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在线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